
逆向穿刺输液法的优点
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,手背静脉是Z常用的的穿刺部位,但长期输液的病人,尤其是老年人,由于长期反复穿刺或药物刺激使血管遭到破坏,可用穿刺血管减少,穿刺成功率低。
1 提高穿刺成功率:
血液在静脉管腔中呈向心方向流动,按力学原理,针尖斜面如沿静脉作逆向刺入,此时进针方向与血流方向相反,当针头到达静脉管腔时,受静压作用血液则更容易更快冲人到针头中,便于护士观察判断,从而提高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。
采用顺向静脉穿刺时,当被穿刺者握拳后,手背的远端静脉因掌指关节突出高于手背而妨碍了进针角度,影响穿刺成功率;逆向穿刺时采用半握拳状,远端血管显露于皮肤表面,能够灵活掌握进针角度,易于穿刺。靠近指掌关节的静脉虽然弯曲、轻细,但是这些静脉表浅、柔软、不易滑动,并且很少进行过静脉穿刺,因而穿刺成功率极高。
2 降低输液渗漏率,易于固定:
传统的顺行穿刺方法对于手足背下1/2指(趾),末梢浅静脉的部位和靠近关节等处穿刺时,由于进针部位短,进针后针柄位于指(趾)关节处,不易固定。
采用逆向穿刺法,进针后针柄位于手背,支撑面积大,即使穿刺血管弯曲、短,只要针尖斜面进入血管,就比较稳定,固定很容易,对手指的活动影响不大,患者手可置于舒适位置。
此外,逆向穿刺时取自然位,进针后不需松拳,有效避免了血管轻微回张而出现穿刺渗漏,可保证输液过程顺利完成。应用逆向静脉穿刺输液法不仅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,更为患者减轻了因重复穿刺而产生的疼痛感,且不影响患者输液侧肢体的关节活动,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。